是百夫长,怎么又成了参军?”穆云青问道。
“这也是刚两个月的事,我还没来及写信给家里说。听说家里那边大旱,我正想娘和你两个怎么办,想给长史请假回家看看你们。可刚换职一堆子事,长史不批。前两日晚上老做梦,没想到你就来了。快给大哥说说,你们这些日子是怎么过的。”
穆至君边说,边把妹妹扶上门口的骏马,自己坐到后面,二人一骑,不紧不慢地朝城西行去。后面跟着骑马的秦大朋。
穆云青与上官斐共乘一骑时,坐在上官斐的后面,因觉得上官斐是个少年,并不拘束。可现在与一位青年男子同乘一骑,且坐在前面,被人拢在怀里,背后即是宽广温热的胸膛,只觉得不自在。虽然是这个身体的亲哥哥,可还是不自主地脸红了一下。
穆至君却不丝毫不觉得。他离家时,穆云青刚九岁,整天跟在他屁股后头,缠着他要这要那。现在虽然五年过去了,他还是把穆云青当成了当年的小妹。
三人走到一家店门口停下。
穆云青抬头,见旁边挂着块木板,上面写着几个字:陈氏汤饼。算是招牌了。
虽然是一家小小的汤饼店,却人山人海,屋子里挤满了端着汤碗吃饭的人。连门口的屋檐下也蹲着几个大汉,正津津有味地吸溜着碗里的面条。汤饼就像后人所说的面条,是这个时代人最爱吃的饭食之一。与后世的面条不同的是,汤饼是以手捏面下锅煮的捏面片,有些像后世的揪面片,吃时带汤。此时老百姓多吃饼食,而汤饼多用清水煮开,再加些青菜叶子,味道寡淡。
陈氏汤饼店的老先生当年曾在长安一位王爷的厨下呆了多年,后来王爷犯事,他便来到凉州开了这家汤饼店。虽然人人都吃汤饼,但因陈氏汤饼浇头有鸡蛋、有肉,加上猪油甚或葱花,香味较普通人家所做的浓郁多了。因此全家靠一碗小小的汤饼在凉州扎下了根。经过两代人的经营,陈家在凉州已是富户。
凉州也有人开过汤饼店,但与陈氏汤饼一对比,反而更衬出陈氏汤饼的香浓来。因此,整个凉州,无人不喜吃陈氏汤饼。
也正是如此,穆至君看到心爱的妹妹前来,便带她来吃一碗汤饼。
现在经营陈氏汤饼的是陈家的长孙陈家禧。陈家禧看到穆至君前来,忙上前迎道:“参军大人快请,楼上有房间空着。”
“多谢陈大哥了。”穆至君平时多在楼下同其他人挤在一起用餐,可看此时临近午时,大堂内除了汉人,还有许多高鼻深眼的胡人,男女杂坐,喧嚷无比,便承了陈家禧的盛情。
陈家禧笑得合不拢嘴:“参军大人说笑了,小的只是一个卖吃食的,怎当得起参军的大哥?快请,快请!”
三人上楼,刚坐下,就有人送上一壶热腾腾的茶汤。陈家禧亲自给每人倒了一杯,在穆至君的催促下才下了楼。
“云儿,你不喜欢喝吗?”穆至君看穆云青喝了一口就放下了,忙问道。
穆云青拍拍肚子:“大哥,我想留着肚子吃汤饼。”穆至君看妹妹调皮的样子,不由莞尔。一边秦大朋却忍不住笑了出来。
陈家禧亲自端了三大碗羊肉汤饼进来。
穆云青吃了两口,觉得有些寡淡。不过虽然没有后世的香辣,面粉和羊肉原本的香味却十足。这时的饭食多是蒸、煮、烤,很养生,当然也很原味。不过碗太大,面太多,穆云青把面只吃了一半,实在吃不下,剩了一半,把汤却喝完了。
“你怎么只吃这么一点儿?”穆至君有些疑惑地看着妹妹。按他的想法,穆云青饿了大半年的肚子,又在路上颠簸了这么长时间,怎么也得吃下一大碗。要知道,来陈氏吃汤饼的汉子,吃三四碗的有的是。
“大哥,我饱了,吃不下了。娘说,要是饿了太久,一下子吃太饱,肚子会疼的。”穆云青找了个合适的理由。
穆至君看了眼妹妹因吃热汤白里透红的脸,心里忽然起了疑团。吃不饱肚子的人,是不可能有这么润泽的皮肤的。刚刚相见时,因为太过兴奋,忽略了其他,现在再仔细打量穆云青,看着那剩下的半碗汤饼,穆至君觉得妹妹怎么也不像是一个饿了大半年的人。
穆云青却不知穆至君所想,她正看着楼下排队吃汤饼的人群,心里想到一个挣钱的主意。
第11章 无心插柳
“大哥,你看,这汤饼店虽小,却比咱们家种地强多了。收入高,也不用那么劳累。”穆云青对穆至君说到。
“是啊。”穆至君扫了一下楼下熙熙攘攘的人群,“商人重利,虽然辛苦,为士人不耻,却过得比一般人富有舒服多了。”
“我就不明白,咱们打仗时,拿命去搏,一年才有五贯钱的俸禄。他们这些商家,只是卖些货物,动动嘴皮子,一年动辄就有百十贯甚至上千贯的收入,害得我有时也想去卖点儿什么。”秦大朋忍不住道。
“你只看到了好的方面。”穆至君一笑,“咱们在凉州也呆了五六年了,开汤饼店的可不止一家,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