匆匆赶回洛阳大营的李利,第二天便擂鼓聚将,出兵收复洛阳与河南郡诸县。。。
许褚、庞德率领青龙营收取河南郡,桓飞、许定率领飞熊重甲骑兵收复洛阳尹辖下各县,接令后六万铁骑当即出兵。
与此同时,镇东将军波才率领武卫营步军全体出动,帐下部将徐晃、郝昭、于禁、杨秋、铁轱和郭猛等分兵出击,清剿匪患,力求一个月内扫平司隶全境的盗贼和流寇。
伴随李利一声令下,十一万大军倾巢而出,使得洛阳大营顿时成为一座空营。留守洛阳的兵马只有一万金猊卫铁骑,以及贾诩调来负责修缮洛阳帝都的两万余郡府兵。
在李利离开洛阳的这一个多月里,贾诩与李玄调集两万余郡府兵,并从弘农郡和洛阳周边招募数万名青壮清理洛阳城内的废墟。至李利从南阳归来之时,城内废墟已基本清理干净,多达五万名青壮正在夜以继日的搭建民房。
一排排房屋重新开始搭建,一幢幢阁楼拔地而起,李利治下的诸多商贾缙绅们纷纷慷慨解囊、出钱出力,一辆辆马车涌进城中,不可计数的木材、石料、青砖、汉瓦,错落有致地堆积在工地上,宛如一座座连绵起伏的山丘,场面甚是壮观。
昔日沦为焦土废墟的洛阳城,如今却是一片热火朝天的场景。
此次踊跃参与洛阳重建的商贾、缙绅和各地豪强们,声称要为重建洛阳城出一份力。其实都是奔着洛阳潜在的巨大商机而来。商人嘛,无利不起早,只要有利可图、有足够吸引他们的巨大利益。就会蜂拥而来。经商之道,自古皆如是。
作为东汉王朝两百余年的帝都,洛阳城可不是一座小城,其全盛之时曾是天下第一坚城,第一大城。其面积之大,建筑之宏伟,远胜于西都长安。毫不夸张地说。洛阳城凝聚着大汉王朝全盛时期的精华国粹,乃大汉民族的象征。汉朝之前何曾有过汉人之说,正是因为大汉王朝的存在。有强汉的巨大凝聚力,才有了传承千秋万世的汉民族。
李利之所以重建洛阳城,并不仅仅为了再建一座皇城、一个帝都,而是为了凝聚人心。重新收拢置身于乱世当中的汉人的向心力。洛阳城可以不再是帝都皇城。也可以没有巍峨庞大的皇家宫殿,但这座象征汉人荣耀的城池不能一直荒废下去,不能就这么毁了,尤其不能毁在他李利手里。
六年前,这座象征东汉最高皇权的城池被西凉军付之一炬,而后又遭诸侯大军肆意拆毁践踏,再有不知多少股盗匪、流寇在这里趁火打劫,火上浇油。使得这座传承数百年的都城沦为一片焦土废墟。时隔多年,李利率领西凉军再次占领这座废墟中的城池。有能力有责任有义务重建这座大城,而且即使没有皇宫大殿,也要建的有模有样,不能坠了汉人的志气。
所以,别看李利最近一段时间不在洛阳坐镇,可他为了重建洛阳城没少费心思,几乎搜肠刮肚地想主意,一定要将这座城池建好。既要有大气磅礴的气势,又要坚固实用,日后还要想方设法恢复洛阳城昔日的热闹与繁荣,让它再次焕发生机,重现汉民族百年帝都的风采。
为此,李利对所有参与重建的商贾、缙绅和豪强们许以厚利,向他们许诺,建成后他们享有洛阳城五成收益,为期三年。之所以是五成收益,是因为建成后的所有房屋一半归属洛阳尹府衙所有,余下全部归他们所有。而限期三年,看似吝啬,实则不然。恰恰相反,这个期限正是吸引商贾们蜂拥而来的关键之所在。
如今世道纷乱,有命赚钱还得有命享受才行,否则再多的钱财也毫无用处。
三年内,李利治下的洛阳郡和河南郡全部减免税赋,这是李利对两郡百姓的郑重承诺,借此安抚民心,吸引百姓前来洛阳定居。与此同时,李利对商贾们许诺三年期限,这就表明他有能力也有实力保证所有出资建城的商贾缙绅们的利益。
而这个承诺无疑是令人信服的。因为凭借西凉李利现有的实力,纵然再不济、或是局势急转直下,保住洛阳城三年不失,还是完全有能力做到的。而在这三年之内,商贾们绝对可以收回成本,并且还有相当可观的收益。如此一本万利的好事,在这乱世当中实在是打着灯笼也找不着的大馅饼,岂能错过?
换言之,如果李利许诺五年或十年期限,只怕很多商贾缙绅们就得慎重考虑了。这么长的期限、这么大的利润,这个馅饼也太大了,大的让人不可思议,不敢相信。五年或十年之后,西凉军还存不存在,李利是不是还活着,洛阳城还在不在他手里,这些问题都必须考虑周详。否则,数以万计的金银投入进去,结果全都打了水漂,这不是坑人么?
所以,限期三年不长不短,五十万西凉军断然不会在三年内就覆灭了,这才是最有说服力的,也是最能打动商贾缙绅们心理底线的期限。
说到根儿上,乱世不比和平年代,赚到手里的金子才是最实惠的,能够安安稳稳做买卖赚钱才是最关键的,其他都是扯淡。除此之外,无论如何优厚的条件,都蒙骗不了最善于精打细算的商人。
正因如此,重建洛阳的消息一经传出,各州各郡的商贾世家、豪强缙绅们纷沓而至,与暂领洛阳尹的李玄签订契约后,早有准备好的车马迅速投入进去,并陆续投入数以百万计的金银钱财。李玄和贾诩招募的五万青壮便是替他们雇用的,所有开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