堂屋正中摆着方桌和四条长凳,是招待客人的,马玉平对农村座位的习俗有所耳闻,她去过郝庆红的爷爷家,当婆婆请她到上方坐时,她忙请婆婆坐,自己坐到旁边位置上,余成辉坐到她对面,郝建军自然就坐到正对婆婆的下方位置。
婆婆客气地请马玉平吃饭,说着农村没有什么好吃的客套话,马玉平说还有妹子和孩子呢,她在路上就听儿子说,他们家有两对双胞胎,一对儿子一对女儿,可是都没看见。
婆婆说:“孩子调皮,媳妇带他们在灶房小桌上吃。”
马玉平拿起筷子,这才发现碗好大,白白的米饭里夹带几块南瓜,再看婆婆碗里正好跟她相反,整碗都是南瓜里只有少许的米粒,余成辉和郝建军碗里南瓜和米饭差不多对半的样子,不难知道婆婆煮的是南瓜拱米饭,如果不是她来,南瓜就是菜了,她有些过意不去。
婆婆拿筷子指桌上的茄子和丝瓜请马玉平吃,而她却不动筷子,余成辉埋头吃饭,筷子也没伸向桌上的菜。
马玉平各拈了点送进嘴里,味道确实不好吃,而吃了碗里的南瓜感到好甜,婆婆一直客气的说,没什么菜,请她将就吃。
马玉平说:“婆婆,南瓜好吃,我从没吃过这样好吃的南瓜。”
婆婆脸上有了喜色:“都是自己家种的,你带两个回家去吃。”
马玉平想要南瓜,郝建军端过马玉平的碗把她动过的一边拨到自己碗里,另一边没动的拨到余成辉碗里,说:“妈妈,我去锅里给你盛南瓜。”
马玉平连连点头:“好好好。”
郝建军很快回来,放在马玉平面前的碗里有多半是南瓜,马玉平吃得津津有味,特别南瓜和米饭混在一起很有味道,一大碗很快下肚,婆婆起身还要给她加,她捂住碗,不能再吃了。
婆婆就叫她喝米汤,她盛了小半碗喝了口,惊喜:“好香,婆婆,你的手艺好,我从没吃这么多饭。”
得到马玉平夸奖,婆婆一脸满足。
吃过饭,郝建军和余成辉起身收捡碗筷,马玉平欲帮忙,婆婆忙阻拦:“坐坐坐,哪有让客人动手的。”郝建军和余成辉进屋午睡去了,婆婆问马玉平要不要休息会,马玉平说不睡,婆婆就请马玉平出去院坝里树荫下坐,那里有风,没有屋里热。
马玉平移开凳子,突然发现婆婆的脚好小,走路很吃力,她想起了,小时候奶奶的脚也是这样的,妈妈说是小时候缠裹的,以前的女子都要裹脚的。
来到树荫下坐下,果然凉快多了,媳妇拿两把扇子来给她们一人一个。
婆婆吩咐说:“媳妇,你也去睡会,放在那里我来洗。”
余妻:“妈,我洗了再去睡,要不了多久。”
婆婆把媳妇叫到她面前,余妻俯下身耳朵贴在婆婆嘴,然后笑笑:“妈,你放心吧。”
马玉平:“媳妇很懂事。”
婆婆:“是啊,媳妇娘家三姐妹都懂事,都是她妈妈教的好。”
马玉平:“婆婆,我们家建军不懂事,多谢你们照顾他,做得不对的地方,你要帮我教,尽管说他,别把他当客人。”
婆婆夸奖道:“没有比建军更乖的孩子了,待弟弟妹妹都很好,我做什么都不挑嘴,又勤快又会尊敬人,你教育的好啊,我都叫我孙子向他学习。”
马玉平心里美滋滋的,但还是谦虚地说:“婆婆,你夸奖了。”
这时,马玉平看见两个男孩两个女孩挤在灶房门口,脸花花的,两个小的鼻涕流进嘴里,好奇的往她们这里瞄
马玉平:“婆婆,那是你孙子孙女吧。”
婆婆乐了:“是啊,有客人来,不好意思了,平时调皮的很。”招手叫他们过来。
四个孩子怯生生的走过来,拘谨的站在马玉平面前,她起身摸出裤子口袋事先准备的水果糖,温度太高,有的都有点化了,孩子摊开像脸一样弄果。
婆婆说:“有吃的都高兴了,赶快给嬢嬢道谢。”
四个孩子声音非常小声:“谢谢嬢嬢。”
马玉平打量孩子,两个女孩是大的,两个男孩是小的,不愧是双胞胎,两女孩两男孩长的一模一样。
婆婆介绍:“大的两个十一岁,余大玲余小玲,小的两个八岁,余大鹏余小鹏。”
马玉平也不问谁大谁小,说了只怕她也分不出来。
四个孩子站在那很不自在,婆婆说:“农村孩子没见过世面,胆子小,去吧,小声点,别吵着大人。”
孩子们转身走了,婆婆问马玉平几个孩子,拉了会家常。婆婆的男人在儿子还没满三岁当兵走了,从此杳无音信,是死是活不知道,她一个人拉扯大三个孩子,儿子上面两个姐姐早已出嫁,好在儿子虽老实但舍得吃苦,媳妇又孝顺,孙子懂事,一家三代和和睦睦,也算是苦尽甘来。
马玉平感觉婆婆很健谈,说话有礼有节,举止不卑不亢,哪是一般的裹过脚的农村老太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