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千骑卷平岗(三) ...
31
六月初。
“爷!请……”
从议事厅讨论完战事方略出来,曹顒虽心情激荡,也压抑不了惶恐。他赶上去拽住胤祯,发觉主子本该春风满面的表情,此刻却是冷冰。
刚才在议事厅,曹顒头一次体会到主子鼓舞人心的力量——也许胤祯一直是这么做的,他只是从未察觉。
在胤祯的一番讲述下,众位将领醍醐灌顶般的领悟到了藏王是多么软弱无能,桑结嘉措和准噶尔的新台吉有多卑劣;原来那些狗屁文官的目光太短浅,想法太愚蠢;原来时机这般巧妙,此时出兵,获胜是易如反掌。
他们的行军生涯倘若中有这一战,不论结果是胜是败,都会不虚此生。
既然如此,那为什么不战?
几名将领信心满满,三三两两的谈论。
曹顒为胤祯的脸色一愣,吞下对康熙的反应的担忧,小心翼翼:“爷,怎么了?”他总觉得主子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变得越来越喜怒难测,或许是自他承认那个梦或许真的不是梦的时候?
介福常常最了解胤祯的心思:“还不是王应统那厮。他仗着皇上的几句话,驳了咱们爷多少面子,几次议事都公然不至。”
“王总兵是个识时务的,或许他是真的有事?”
阿尔松阿阴阴的插嘴:“他是识时务,却不知道识的是谁的时务。”
“爷,你千万别冲动。”曹顒最后还是忍不住劝。
胤祯止住步子:“那好,爷再给他一个机会。你去告诉王应统,明天爷要看他带兵出操。”,他停了一会,“阿尔松阿,你对额伦特他们就说王应统不去西藏了,留在衙门护卫。”
曹顒冷静下来。王应统不听号令,屡教不改,对主子的权威是个打击。监军与王应统沆瀣一气,从不施加惩罚,反而明里暗里替他脱罪。胤祯要教训他也在情理之中。
“曹顒,去京城通报的信使出发了没有?”胤祯把马鞭递给曹顒,松了松衣领。
“四天前已经派了三个信使,分别从三条路线回京,爷放心。”
“嗯,按这个速度,朝廷的决定下来之前,大军刚好已经出发了。”
曹顒道:“爷,您趁京城尚未来得及反应的时候取巧,如果那边不高兴……”
胤祯笑了笑:“爷确实报了信,只是朝廷反应太慢,而时机又稍纵即逝等不得。事出无奈,皇阿玛不会太过怪罪的。”他令阿尔松阿叫幕僚和将军们去书房,将战术再演绎推算一次。
自胤祯来青海后,办事衙门很快换了主子,风气也随之一新。衙门内每隔十步就有一对侍卫站岗,气象森严。
两人下了走廊,进入园子,才想起繁花生树,碧草成茵,夏天早已到了。
胤祯碾了碾花园里凸起的泥土,语气和煦了许多:“曹顒,我跟你打赌,王应统明天必定如故,绝不会有半分警醒。因为爷一直在纵容他,一个半月,足够他被纵容习惯。”
虽是夏天,但在重重绿荫下,阳光只是淡淡的。曹顒看向那身着将军服饰的青年——或许还是称之为少年更合适——觉得似乎有些不认识了。
“你说我为什么这么做?”胤祯在私下的时候喜欢用我自称。他看着曹顒很浅的笑了笑,眼睛只略弯了一点。
“爷想立威?”
胤祯摇头:“我想让怀庆营空出人数,然后招募培养自己的亲卫。你从索额图那里挑的几个人选也可以放进去。”
曹顒看了主子半晌,认可了这个做法。
两人在园子里又走了一会。
次日清晨,马夫早已备好了鞍,胤祯显然不打算听到任何劝阻。他擒住缰绳,翻身上马。曹顒和阿尔松阿带着百名亲兵跟上。
王应统营内毫无肃穆之意,才到营外就听得喧嚣。
到了营门,只看见稀稀拉拉的几个人。有些营帐里似乎彻夜未眠,赌钱的赌钱,喝酒的喝酒。
渐渐有士兵懒懒散散的出来,瞧这气氛,感觉有些不对。他们互相对视后看向辕门。
“王总兵何在。”胤祯淡淡的说。他身后的上百名亲卫没有任何交流,沉肃的让人不安。
营地里的兵油子们一个接一个,然后一片连着一片的静下来。
当监军打着哈欠去找老朋友喝酒时,恰逢胤祯一行从军营里出来。他退到一旁,看着高头大马上那年轻清俊的少年阿哥,忖度他又在老朋友面前落败了,正想着等会该说什么俏皮话跟老朋友打趣,却发现老朋友正在那少年阿哥手里。
更确切的说,是老朋友的脑袋。
双目圆瞪,鲜血淋漓。比桑结嘉措用石灰腌好的头多一分活气,也多一分真实。
“赵大人,”胤祯将王应统的脑袋抛给监军,“王应统及其属下罔顾军规,我已将他们正法。请你去将这人头悬起,警示众人。”
监军不自觉的去接,等人头真的落进他手里,他突然清醒了,满脸惊惧的把人头丢进草丛里,跺着脚几乎尖叫出声。
胤祯的亲兵一阵哈哈大笑。
“赵大人,别弄丢了。”胤祯道。
监军赶紧蹲□子在草丛里摸索,摸到一物,他脸色忽的变作苍白,抖抖索索的抱起来,牙齿直打颤。
六月初八,胤祯在衙门前目送大军出发。研究准喀尔人的行军路线,补给情况,出兵目的,地理环境,以及草原其他各部落的情况后,幕僚们得出结论,准噶尔的主要兵力会在十天后经过一条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