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罗升东的手下的水师部队开始,海汉执委会便启动了以民团替换地方驻军的计划。对外,这些部队仍然以大明官军的名义活动,对内,则是按照民团的班排连营进行编制,只接受来自执委会和军委的指挥命令。在海汉实际控制的琼南地区,这些所谓的官军其实也就只剩下一个壳子还属于大明,军中从将官到一般士兵,从武器到军服,从待遇到作战方式,统统都已经换成了海汉民团的模式。
而原本的地方驻军除了一部分有才干和特殊技能的人之外,大多都被遣散,安排到海汉治下的集体农场或者各种工坊里做事。大部分卫所军本来就已经是半农兵性质,平时不操练的时候就是屯田种地,而新的工作所能带给他们的薪酬和生活待遇都远好于他们过去的境况,也不会再被军中的兵头拖欠军饷,因此也很少有人对此感到不满。
不过军官中像罗升东这么机灵的人并不多,能够在体制改变之后抓住机会下海捞金的也只是少数,因此绝大部分的卫所军军官都是被直接架空,然后由海汉方面提供一笔所谓的“办公经费”,让这些人退出一线。这其中自然也有一些人表示了不满,但他们已经失去了兵权,也没法闹出什么大事。
至于被海盗军清洗过一遍的琼北地区,要进行这样的替换工作就更加简单容易了。除了没有被海盗军攻破的府城之外,当地所有成建制的明军部队几乎都在前段时间的作战中被打散了编制,整个琼北的高级军官现在就只剩下府城还有个参将。海汉民团进驻琼北之后,顺理成章地取代了地方驻军的职能,虽然套用了明军的编制和旗号,但这支脱胎换骨的军队已经不会再听命于大明,而是远在三亚的海汉执委会。
有鉴于民团在海南岛上的成功操作经验,执委会和军委都认为这是一种很适合在大明疆域内逐步推广出去的军事扩张策略。近期军委提出应该趁着拿下琼州岛的这股东风,以一种比较和平的方式夺取港岛的控制权,而马力科口中的替代措施,无疑就是最适合的办法。
当然了,在马力科看来很合适的办法,放在刘迁的眼中就是另外一种观感了。他也知道这帮海汉人并不是表面看上去那么安分,时不时都会有一些逾矩的举动,但以往这些动作基本都是在遥远的琼州岛上,刘迁收了银子就睁只眼闭只眼当作看不见,必要时还会帮着海汉掩饰一下。可港岛就是广州府所属辖地,可以完全就在大明眼皮子底下,跟琼州岛根本就不是一回事了,海汉在这里动手脚,别刘迁,就算是他的头上司王尊德,也未必能背得下这个责任。
刘迁连连摇头道:“马主任,地皮的事情,我们可以再慢慢商议,大不了在新安县境内再给你们找一些合用的地皮。但这水寨之事,却务必三思而后行,若是此事被人捅到朝廷……”
“被人捅到朝廷又能怎么样?”马力科脸上的表情似笑非笑:“朝廷现在的注意力都在北边,关外野猪皮的攻势一年比一年更强,京城里的皇上有心思管这几千里之外的岭南海边一个岛的事情吗?难道还能发兵来打我们不成?”
“你……”刘迁被马力科这话噎得不知如何作答才好。要他狂妄吧,这番话也的确都是实情,朝廷的邸报上,关于北疆战事的内容越来越多,虽全是打胜仗的消息,但官场中人对此自然有另外的解读——消息这么多而频繁,很显然是因为北边的战事越发激烈了。
至于打胜仗这件事,大家也都是有数的,真要是打了那么多胜仗,地方上征收用来支援北边军费的辽饷能一年比一年更多?邸报上的好消息未必都是假的,但很可能只是报喜不报忧,吃败仗的消息并不会出现在这种朝廷的媒体上。
毫无疑问相比北方明军与关外蛮子的生死搏杀,在南方所发生的这些的纠葛根本就入不了朝廷大人们的法眼,皇帝大概也并不会在意某支地方民团被充进了卫所军的编制,某个岛被一群海外商人占去当港口之类鸡毛蒜皮的事。只要海汉人没有竖旗造反,便正如马力科所的那样,就算广东官府这边有人向朝廷上书,也很难会有什么大的反应。
至于什么发兵讨伐之类的,如果真会有人这么认为,那就连刘迁大概也会觉得这是想多了。打仗这种事,没钱没粮根本就打不起来,上次海盗军横扫整个琼北,广东官府花了大半个月的时间都还没能完成战前准备,最后迫于形势恶化,不得不将出兵的任务交给了海汉民团。
而海汉民团平息了琼北之乱以后,广东官府立刻就解散了之前组织起来的部队——这上万人的军队人吃马嚼,不打仗,光是集结在一起,一天就得上千两银子的花销,要出动去琼州岛,每天的花费至少还得增加一半。对于财政永远都不宽裕的官府来,这笔银子自然是能省则省了。
刘迁也知道自己的上司本来就不太乐意大动干戈调集明军去琼州平乱,因此才会对海汉人某些违规的做法睁只眼闭只眼,但海汉人要是把手直接伸到广州这边来,多少还是有些招摇了。
刘迁平静了一下思绪,才继续道:“马主任,事有可为有不可为,你们好好赚钱就大有可为,为何偏偏要选择做这些不可为之事?”
马力科笑道:“刘师爷,什么是可为,什么是不可为?我们的理解大概和你不太一样。所谓可为,就是我们海汉想去完成的目标,所谓不可为,就是阻止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