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帝先看见渺渺纠结痛苦的神色,他没有开口劝慰,而是任由渺渺经历这种挣扎。本文由。。首发当初象帝先被他的师父慕容冷芸从人间带入修行界的时候,他还年幼,一片真纯无染。之后又让他回到人间一游,见识了人间种种,等到再回修行界的时候,他留下了一滴眼泪,没有人知道他经历了什么,只有象帝先自己却是清楚的,他去了人间,才明白了何为修行。彼时的他跟从前相比已不在天真,但是心性仍旧单纯,所以才会不明白如何对待慕容冷芸。而这五十年在明月山的日子,让他见证了了太多天地之间的事相,他终于真正的明白了很多事情。
此时的渺渺就如同世间的凡人一样,她为什么会感到痛苦?并不是因为她有所爱,恰恰是因为有所不爱。她爱的是陆正,不爱的是不爱自己的陆正,有所爱让她欢喜,有所不爱让她痛苦。但是陆正是浑然一个,所以渺渺才会对他爱恨交织。现在好不容易出现了一个全然爱自己的陆正,但却被告知那只是陆正的幻象。这让她该如何承受呢?她当然承受不了!
人间的凡人也是如此,无论面对任何对象,或者是人,或者是物,总是希冀这些对象是迎合自己心境的样子。一旦有所不得,便生反逆之心。因而所谓爱之,其实不过是自我于对象之中的延伸和放大,是想对象成为自己满意的样子,而无意去接受和认可一个真正的对方。
在修行人而言。这一层境界正是知心大成之境所要经历的劫数,称为魔邪劫。但是渺渺本身是妖物,神通法术修炼在乎本能,并无突破劫数的说法,但是这并不代表妖物就不受魔邪所侵袭。知心大成是身心相守,形神相合。何谓相守?身能顾心,心能顾身;何谓相合?形能全神,神能全形。
身有行而心有知,心发知而求诸身。无论修行人还是妖物,乃至人间的凡人都是以此生存与天地之间。以此有用之身与万物交涉。所得之感,便是心之发端。但是身之所知,每每入幻,所以修行第一步乃是元神化显。使得所感真实无幻。对于渺渺来说。那就是要明白自己所爱的对象究竟是怎样的。总不能爱上了之后,连对方是什么样的人都不知道吧!
人间的凡人往往如此,男子对于女子。女子对于男子,一时相投,爱愈性命,但是日久相知,却往往口出一语“想不到你竟是这样的人!”然后自恨瞎了眼云云。如此说来,当初连对方是什么人都不曾弄清楚,那么究竟是如何爱上的呢?所爱究竟是对方,抑或者不过是自己的一中感觉呢?且所凭借之感觉,究竟是否是自己心中真实?倘若不过是迷于对方之相貌,或者惑于对方之家财,乃至乱于对方之才情,终究不过是自爱而非爱人。
当然,若以相貌、家财、才情之缘,作为感情之发端,由此而能渐进于相知,继而相许,最终相守之境,也并没有错。但若是其实本为贪恋相貌、家财或者才情,而以为自己是真实爱上对方,那就是不自知了,是身感有所蒙蔽,尚不能称为自欺。这正是修行人所称的幻劫!
能破幻劫而认清对方,随着了解越深而越发产生爱意,此时最大的问题便是往往容易沉沦爱意之中,也可以说就是修行人所谓的魔邪劫。
在修行人而言,一切之行为当应事而变,心中之爱随事变而衍为七情,应对事变之当然。但是倘若沉溺其中,往往一切皆从爱意而出,或唯有爱而无七情,或沉溺七情之一而不得出。象帝先所见人间之人,几乎大多沉溺在此,不得清明。如父母之爱子女,沉溺爱中,当怒不怒,当思不思,当喜而过喜,当忧而不忧,如此等等不一而足。所谓魔邪,便是自欺。自欺者,沉溺己情不得而出,如同此时的渺渺。
爱他,又不希望他成为他,这是渺渺的迷乱自困。而最巧不过的是,恰恰在这种时候,居然被她从万物之中呼唤出来了一个只符合自己之情的陆正。这对渺渺来说,无异于一个最美的梦境成为了真实。
所以在象帝先眼中,在对待陆正的过程之中,渺渺就在入幻、魔邪、迷乱之中。他的修为之高,心境之超越,让他能够一眼就看穿了渺渺纠结而复杂的问题,并用一句最简单的话点破了纠结之处,实在是高明之极。
好半天,渺渺这才缓过神来,她的脸上充满了一种连自己也不知道的表情,她道:“前辈,陆止一不是陆正,这个他,是我心里的样子,我想让他永远是陆止一,是我错了。”
渺渺的声音之中带着一种难以言喻的疲惫,却又有一种连她自己也感觉有些莫名的解脱之感,承认了这个事实,自己心中的一切杂乱和隐隐的恐惧都消失无踪了。
象帝先的声音依旧沙哑,此时却多了一份温和,他缓缓道:“小狐狸,这不是你的错!”
渺渺一听这话,只觉得心里的委屈和难过都被触动了,顿时哇地一声哭了出来。象帝先也不劝,只是任由渺渺这么哭着。渺渺哭了好一会儿,直到眼泪把心里的重重感觉都带走,才止住了哭泣,有些不好意思道:“前辈,我哭的样子是不是不好看。”
象帝先道:“呵呵,你没看见我是背对着你的吗,哪里会看得见你哭的样子。”
渺渺听他虽然是轻声一笑,仍旧是冷冷淡淡的,却是为了逗自己开心,忍不住扑哧一声笑了出来,顿觉身心一开,道:“前辈,我明白刚才你为什么跟我说到知命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