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
这就是宋太祖和宋太宗两兄弟做的好事儿了,宰相的权力看似大但却是掺了水的,一切还是掌握在皇帝的手中。他敢欺负刘太后一个寡妇也不过是欺她还未培植多少心腹罢了,且很多朝臣对刘太后这宋朝开国以来的第一个监国太后说实话也并不怎么放心。
举例来说吧。唐朝的武后当初是怎么回事儿?不也是在丈夫病中的时候就开始批阅奏折,丈夫死了自己垂帘么?
刘太后呢?真宗死的前几年奏折都是她批阅的,如今呢?大臣们心里能不犯嘀咕么。
所以丁谓一直得意于他抓住了最好的时机。但是如果当初宋太宗如果不是担心赵元俨学他们的老子,不敢让他监国摄政,他又怎会有这个胆子如此骄狂?
不过现在大家都没把注意力放在他身上,虽然他才是今天要悲剧的那个人……
众人皆知赵元俨与庞籍不和。但是现在他八贤王居然敢在朝堂之上就将这种情绪毫无遮掩地表示出来,这也太……
但例如包拯和崔遵度这种见过这两人曾经在朝堂上是如何针锋相对的大臣们,看庞籍的眼中都是同情。这丁谓的好日子算是到头了,估计你将来日子也不好过。试想刘太后找回庞籍,谁不知道她的算盘?
庞籍自己倒是无所谓,回列后眼观鼻,鼻观心,自有风仪。
赵桢以往上朝的时候都是听刘太后的吩咐,不能出声,不能乱问,刘太后更不会让他发表意见。
如今苏徵虽然定了大主意,但还询问了他一声,小皇帝的自尊心顿时得到满足,于是看向包拯,一双鎏黑的眸子看着包拯,学着真宗当年的语气问道:“包卿家断案如神,朕还是信得过的,包卿家,你可不要让朕失望。”
此时的赵桢刚刚过了变声期,声音中也少了丝稚嫩,脊梁笔直,让不少臣子都觉得让这皇帝似乎还真大了,离大婚,不远了!
包拯听到这话茬心中苦笑,自己现在又不是大理寺的人,怎么让自己去查?但是又思及那雷太监已经被押送回京,想要查清那事儿和丁谓的关系也不难。可看到皇帝眨也不眨的含期许,顿时包大人心头一热出列大声奏道:“臣遵旨。”
声音坚毅决绝,异常……响亮。
赵桢许是被吓了一跳,脸颊微红,但却郑重的点了点头。
苏徵笑着看了一眼小皇帝,觉得当年周公或许有周公的乐趣,养什么能比的上养出了一个好皇帝来的更有成就感呢?
丁谓的事儿就算过去了,接着又有人奏道:“禀陛下,契丹使者将于明日到东京,前来悼念先皇。”
等奏完没听到动静有点奇怪的看了眼苏徵,见苏徵又阖上了眼睛,好似没听到。这事儿……有点窘。又看了眼皇帝,赵桢也有点不知所措,看了眼苏徵,见他没答话的意思,有点紧张道:“皇叔……八皇叔?”
苏徵睁开眼睛看了他一眼,冠冕下的小脸儿有点红红的,果真还是个孩子。
“陛下,此事您怎么看?”
赵桢小眼瞪圆,这才明白了过来,原来苏徵还真是让他自己拿主意呢!仔细思考了下,回道:“交由礼部拟定方案……”
苏徵只是点头,也不在插话。
这态度长眼睛的都看出来了,苏徵显然是想让小皇帝提前自己处理国事。一时不管是包拯这等清流也好还是其他派系也罢,对此都松了一口气,一个人精一样的八贤王和一个小皇帝,谁管理国事才能让人放心?正常人的思维很定是前者,但对于这些大臣们而言,他们最担心的事情却是这位八贤王眷恋权柄不肯放手。如今这姿态,显然是不想做权王而是想当周公了。
也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再所谓对臣子而言最大的功劳莫过于从龙之功,还有什么比跟着新皇帝好好表现更有前途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