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升职记作者:紫釵恨
第61章没名没份
第61章没名没份
沈滨向来是爱财如命的性子,一听到柳鹏可能甩开自己单干,当即着急了:贤侄这心也太急了,总得容我考虑考虑吧这么大的事,得容我考虑考虑啊
沈滨很快变得纠结起来:实在这事风险太大啊,这可不是百八十两银子可以搞定的就是有千儿八百两银子,也未必能搞定
沈滨去过府城蓬莱的水城,而且不只是去了一次,在看过水城之后自然深知一座港口的投资大得惊人,只是柳鹏却有自己的道理:沈叔,我们只是经营自己的私港而已,又不是蓬莱水城那样的大港,不需要那么大的规模,能让人家把船停下来就行了再说了,别人想弄个港口不容易,拿千儿八百两未必能听个响,但是咱们合伙,百八十银子就能当三五百银子使唤。
柳鹏说的是实情,建设私港首先需要大量的劳动力,沈滨手上恰恰有够多的囚徒,而且不仅仅有大量力工,甚至还有好些平时想请都请不来的匠工。
旁边的江清月眼睛闪闪发亮,她随江浩天常年往来于辽海之间,做惯了海贸生意,最清楚一座私港的惊人价值,日进斗金根本不能形容其中的利益。
李成梁之所以称为辽东王,不就是因为他控制了辽东所有的港口,甚至连陆路交通都控制在李家手里,但凡想做辽东生意的商人,一定得走通李成梁的门路,江洁天之所以十分狼狈躲回了登莱,除了被努尔哈赤追杀之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他得罪了努尔哈赤,也等于把努尔哈赤的儿女亲家李成梁给得罪到死了,得罪了李成梁,辽东岂能有江氏的立足之地。
而柳鹏若是能在黄县拥有一座商港,哪怕江氏商帮只掌握了很少一部分权益,也足以让她们父女享用一辈子,根本不用冒着生命危险深入狼窝虎穴拼死拼活却只能赚点辛苦钱,因此她抢先插嘴道:真要弄座私港出来不知道这私港具体怎么操作要我们在哪方面出大力气
沈滨也被江清月的热情所感染,但还是有些犹豫:贤侄,我知道这事获利大,而且我们合伙做这个买卖,自然是事半功倍,比别人方便太多了,但是这件事也没想象中那么容易,投资太大了,人力可以调咱们监牢里的囚徒出去,可是建港那么多物资怎么办
他话说到这,旁边的江清月却是惊呼了一声:雷初阳柳少,雷初阳那边肯定有办法,他肯定能搞到物资
没错,雷初阳肯定能搞到物资沈滨也是恍然大悟:雷初阳肯定有办法。
他跟雷初阳接触了好几次,柳鹏也跟他透露了雷初阳的一些底细,只是以往沈滨把雷初阳当烫手山芋处理,根本不想从雷初阳手上榨出什么油水来,但是江清月开口这么一点拔,他却发现雷初阳绝对称得上奇货可居。
不管是登州府莱州府还是登州卫,甚至是民间的义仓,雷初阳都有神通借来大量物资,甚至连押金都不用付,现在沈滨算是明白柳鹏话里是什么意思了:贤侄,这么说来咱们合伙做这买卖确实有赚头啊,人力是现成,物资也是现成,说不定百八十两银子就真能把事情办了,嗯,若是能办成事,多花个三五百两银子也无所谓。
旁边的江清月也是同样欢呼雀跃:银子的事情好办,真不行,实在不行还可以用老办法,让雷初阳先借出来,等事情办好了财源滚滚,再慢慢还回去也不迟。
只是虽然有厚利可图,但沈滨还是有些犹豫:贤侄,多投入一些,我是无所谓的,就怕辛辛苦苦,最后落了一场空欢喜。实在这事风险太大,大明开国以来登莱就没停过海禁,咱们干的可是违法甚至杀头的勾当啊
他跟柳鹏说了掏心窝的话:实在是咱们俩份量太轻,在咱们黄县还算号人物,出了黄县,谁认识咱俩,这些年因为海禁这事,连总兵通判同知这样的老爷都拿下了好几位,一个不小心,咱们的乌纱帽就飞了。
柳鹏却是冷笑:沈叔,咱们有乌纱帽可飞吗哼,只要有顶乌纱帽,别说是这帽子飞了,就是进班房掉脑袋,我也心甘了,可是咱们头顶有乌纱帽吗
说到这,柳鹏说得更狠了:我倒是忘记了,沈叔跟我一样,不但没有乌纱帽,连个名份都没有
这话沈滨听得有点窝心,把他深深隐藏的伤口又挖出来了。
论身份论地位,他比柳鹏高得多,但是在名份上,他跟柳鹏都是个役,而不是吏,更不要说是官。
在大明朝,官吏役是三重完全地别的身份,官就是有正式官身的官员,直接由吏部任命,普天之下的文武官员也就是十几万人,如果算文官的话,全国总数也只有两三万人,放在另一个时空就是重要领导干部。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黄县衙门总共只有五个官身,知县县丞主薄有品级入了流,典史与教谕不入流,是黄县最顶尖的统治阶级,
在另一时空经常有人喜欢拿历朝官民比例攻击国朝,实际他们并不知道这所谓官跟公务员的定义是完全两回事。
黄县有正身的官员只有五个,但是吏员的数目就多得多,一般县城会有二三十人,三班六房的经承书办班头就是典型的吏员,再往下就是成百上千的夫役,当然夫役的内部有着天差地别的区别。
在这一点,沈滨是个特例,大家都把沈滨当作黄县的大人物来看待,但他的真实身份让他自己觉得很难堪。
在大明的体制中,县里的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