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提即将发生的文武大矛盾,只讲卫终这边。
卫终打好腹稿,怀揣一本奏本并一份草图,入宫面见德光帝。
德光帝对卫终一直比较尊重,因他是先皇的人。先帝身边的小猫小狗都是尊贵的,这是孝道。德光帝从不敢因卫终的内侍出身而轻慢,又因他是帮九弟办事,便立即宣召了。
要说卫终,浑身上下最大的优点便是会察言观色的眼睛和那张能说会道的嘴。沐慈对任何人都没偏见,因为“人无所谓精明还是愚笨,只要用对地方便是最合适。”所以沐慈对卫终是物尽其用,和宫里德光帝联络沟通,便会派他过来。
虽说卫终这嘴没办法哄住沐慈,但哄个德光帝还是手到擒来的。毕竟他以前伺候天授帝都能如鱼得水。
卫终很有技巧,把楚王奏本上的意思解释了一遍,又摸清了楚王爱做实事不贪虚名的淡泊性子,还有把功劳推给皇帝的意思,便大着胆子说:“陛下,若由您颁发圣谕,建英烈祠,定下每年五月初一为国祭日,祭奠壮士英魂,便会让天下五十万禁军,百万厢勇归心。届时,天下归心,将士用命,何愁盛世不延续,万世不太平?”
“这个……”德光帝很不好意思,这是九弟的建议啊……
“前朝大周便是因兵士将领长期在外,只知有将命不知有君恩,才有割据之祸,烽烟四起,国土五裂。若陛下修建英烈祠,则可让天下兵丁将士只知有君,有国,便永无兵祸之患。”卫终道。
德光帝一想,倒抽口凉气——的确,若他同意筹建英烈祠,代天祭祀,那武将为着入英烈祠享万世清名必会收敛许多,不会有不臣之心。
卫终看德光帝有些心动,便再接再厉道:“陛下,将来万众归心,您剑锋所指,就是我大幸铁蹄踏破之处,荡平四夷,威服宇内,开疆拓土,泰山封禅,青史盛赞,万岁万岁万万岁……”
卫终一激动,把自己都说服了,感动了,五体投地趴伏在地上……
德光帝被这一通龙p拍得通体舒泰,也有些小激动,仿佛美丽的前景就在眼前。因为每个皇帝都有一个“开疆拓土,开创盛世”的明君梦,可以名垂青史,万世称颂。
不过德光帝还是清醒的,他刚得了九弟送回宫的半个内库,拿人手短……这会儿,难道能贪墨楚王的功劳吗?
德光帝便道:“这是九弟的建议,该由九弟……”
“陛下……”卫终赶紧打断,开玩笑,德光帝身边跟筛子一样,说的话马上就会传出去。若叫德光帝说出什么——让九弟颁布命令,得军心之类。
这是赤果果诛心之言啊!
楚王就算没这心思,也不知会被外界传成什么样。
卫终飞快说:“殿下言道:国家大事须得交由陛下定夺,便只命我将奏折呈交御览。”点名楚王安守臣子本分,交的是奏本,非是直接下令。虽然最终,楚王必会达到目的,因为建英烈祠,好处的确多。
德光帝很敏感,紧张问:“九弟真这么说?”
卫终紧张起来,生怕说错一个字让德光帝误解,便字斟句酌道:“陛下,识人之明在于‘听其言并观其行’,殿下所作所为如何?他是什么样的人?陛下您一定是最了解的了。”
德光帝想了想,便点头:“九弟心怀天下,大局大义,从无私心,朕自然是知道的。”
卫终其实是天授帝留给九弟的人,如今带着九弟的奏章来找他谈事。这说明——九弟真心让他这个皇帝下令修建英烈祠,国祭日,由皇帝祭祀英烈……提升的是整个禁军对朝廷,对皇帝的忠诚度,而非对九弟个人。
——这是把收拢军心的机会送给他啊。
九弟对他是真好。
卫终观德光帝神色便放下心,趁机道:“陛下,殿下建议修英烈祠,定国祭日,是一件影响千秋万代的国家大事。微臣说句诛心之言,这也是一件极难的事,殿下身体弱,只怕受不住惊扰烦忧,是以这事虽是殿下提议,却更需要陛下您这位可靠的兄长分劳解忧,才能将事情办好。”
卫终说得话实在太有水平了,德光帝觉得浑身无一处不熨帖。
这件事也的确很难,因为从未有过这种先例。再者,抬高了武官,只怕文臣有异议,压力会很大很大……甚至可能面对整个大幸千万读书人的怒火。
这事九弟想做,却真不能让他出头。
那么,我要不要做呢?
德光帝性格端方忠厚,这样的人对人对事不会激进,其实也是临事犹豫,不能决断。
卫终有些着急,因为楚王已经表态,说这件事必定是要成功的。卫终做了天授帝多年心腹第一人不是白给的——德光帝的心思比先皇好猜多了。
卫终两片嘴皮子一碰,以退为进:“殿下也心疼陛下国事繁重,这么些日子瘦了好多,当真不容易,便言道:若事有不成,也不强求,只怕是时机未到。”
立即让德光帝感到羞愧,觉得自己没本事让九弟顺心,没能力护着九弟。
德光帝的天平倾斜,拍板道:“这事便交给朕,建成英烈祠,也是于国于民有利的事。”
不管九弟提议的是什么,必然是对国家,对百姓有利的事。
至于文臣的怒火……德光帝有些发憷明天的早朝,还不一定是什么情况啊?不行,得先叫人把大殿上的柱子都用软布包一包,殿前广场大树的横枝桠都要先锯了……
他转念一想,又甘之如饴了。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