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往白色巨石的道路是一面陡峭的斜坡,岩石裸露,上面覆盖着层层叠叠的藓类植物,油腻湿滑。
安全起见,我们商议决定,由迈克尔、伊万诺夫、刘叔和我四个人前往坡顶确认方向,王小红五负责给我们开路,其余的人在下面待命。
王小红老家位于川南地区,属于僰人后裔。其族内历来崇尚悬棺葬,设有背棺匠一职,专司背棺入葬,王小红家世代都是背棺匠,十分擅长徒手攀爬峭壁。
眼下,王小红背着绳子跃上峭壁,循着一些常人很难看清楚的细小缝隙迅速前进,眨眼就上去了一大截。
刘叔在底下喊:“你小子慢着点儿!别逞能,安全第一。”
王小红在高处回应道:“刘叔您放心撒!我十岁地时候爬地个岩壁就比这要陡一百倍。”
说着,他竟爬得更快了。
疯子骂道:“你丫悠着点儿!掉下来摔死你不要紧,别把我们砸着喽。”
纵使如此的速度,想要上到坡顶还是得等一会儿。
新鲜劲儿一过,人们各自找地方休息。大概十分钟的时间,一条登山绳从斜坡上滚下来。
王小红顺着绳子滑下,沿途间隔两米打一颗岩钉,固定绳索。之后我们拿出登山镐,间隔出发,爬向山顶。
二十分钟后,处于最后位置的我登上山顶。
白色巨石立在我面前不足五米的地方,一种发自灵魂的渺小感油然而生。寒风从它中间掠过,发出阵阵哀嚎。
我们抬头仰望,竟许久才动。
中间这个眼珠整体呈椭圆形,有一座二层小楼的大小,除左上角有凹陷外,其余部分较为规整。外表坚硬光滑,生长着细小的气泡孔。
外面两根支架是两个长条形的圆石,有十几米高。这三块巨石所有特征都和天然卵石相符,只是个头巨大,不知道它们是怎么形成,又怎么到一起的。
向前走,我看到中间卵石上不仅有瞳孔,甚至瞳孔周围还有很多分叉的血丝,几乎和真正的眼睛一模一样。
刘叔说:“我不相信这是老天爷造的。”
伊万诺夫说:“世界上很多地方都有神秘的巨石建筑,其中以欧洲、中亚、东北亚和中国最多,这些巨石建筑起源于同一时期,全部超出所在时代的科技力量,留给世界一个未解之谜。”
“最出名的应该是英格兰的巨石阵了吧?”我说。
“没错。”伊万诺夫回答。
说话间,我们来到眼珠下面。近距离观察,我发现这一圈奇怪的瞳孔和周围的血丝竟是一圈水印,水滴在水印圈下面凝聚,一滴一滴落进地面的缝隙里。
我背对着巨眼眺望,原始森林浩如烟海,惨淡的红雾沉在谷底,如果不确定巨眼望着的方向,我们根本无法找到下一个地标。
“现在怎么办?”我转头问刘叔。
“这东西既然是变化的,就肯定有规律,方向在规律里。”
“没错,”迈克尔回答,“想要知道规律,我们必须知道它变化的原理。”说着,他伸手拂过岩石表面,指尖潮湿。
“水从石头内部渗透出来,形成这个水环,水环移动才是我们感觉眼睛在动的原因。所以我们要找到水环变化的规律。”
伊万诺夫一边说着一边走进眼珠和眼眶的夹缝。我们跟上,来到巨眼后面。
我本以为会有一个泉眼什么的,可背面和前面无异,除了没有瞳孔。
“这样看来,水一定是从巨石底部渗透上。
“这咱怎么找规律呀!总不能一直在前面守着,等咱找出规律喇嘛们早都颠儿了。”
迈克尔摸着石块,伊万诺夫抬头仰望,没有人回答。
太阳落向山巅,暮霭沉沉,绯红的阳光为它们涂上迷人的色彩,宛如纱帐。
一切都在我们脚下,这种感觉让人绝望。
回到前面,瞳孔较刚才的位置又有了变化。
下面有人询问我们的情况,迈克尔让他们继续等着。
我忽然意识到瞳孔不是某一刻忽然变化的,而是时时刻刻都在变化,就像……就像一个计时器!
“哎?”刘叔忽然叫道。
“怎么了?”我期待地问他,希望他能和我想到一块儿去。
他指着瞳孔说:“作家你瞧,这眼睛是半个,瞳孔却是一个,假如我们把自己的瞳孔整个儿弄到半个眼睛里,是不是就是瞪人呢?”
说完,他把眼睛往一边斜,做出一个滑稽的表情。
我看着这巨眼。的确,眼睛是半个,瞳孔却是完整的。但这能说明它瞪着天空呢吗?我们也没办法上天啊!
“啊哈!”伊万诺夫忽然叫道。
“怎么了?”我问。
“刘先生的提示真是太及时了。我知道白色巨眼的秘密了!”
“快说。”迈克尔道。
“半只眼睛,整个瞳孔,你们都发现了。但这不是瞪人,而是双瞳!一只眼睛两个瞳孔,一个在地上一个在地下。”
“两个瞳孔要用哪一个确定方向?”我问。
“这就不能用直观的方向了。张先生,”伊万诺夫平静地说,“双瞳是佛教六通之一——天眼通的二级修成之相。所以,这只巨眼就是一个天眼通。”
“开天眼?”刘叔问。
“天眼通有sān_jí修行,常人生来为第一级,可见现世,与释迦牟尼佛同世;第二级需修行,双目四瞳,可见过去,与燃灯古佛同世;第sān_jí才是所谓开天眼,可见未来,与弥勒佛同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