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依饰演梁超伟的金融助理,而小云则出演黑帮老大梁佳辉的女儿。
小云的角色戏份比较少一点,但是角色难度比较小。
依依作为女一号,为了能和梁超伟这种高手演对手戏不落下风,这次可下足了功夫。这一点梁超伟早听王家伟说过了,依依在拍时为了演好爱跳舞的小影,练舞练的十个脚指甲全部见血。
这次依依更是下了大功夫,专程交了两万块钱,到香港大学进修金融学,不但学习一个股票经济、金融狙击手所要掌握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观察那些金融系的女生--学她们那种充满知性的自信的言谈举止。
依依的这种敬业精神连梁超伟和梁佳辉两位前辈都叹服不已,更令齐世龙老师得意洋洋,颇以依依这位优秀的女弟子为荣。
梁超伟和梁佳辉与易青和李杜等人合作研究剧本、人物不过几天,就对中华人集团刮目相看,同时也重新认识了易青。
以往香港电影的拍摄,完全是草台班子临时凑,一群人在一起分个乳猪肉就开一部戏了,很多时候甚至连剧本都没有,更不用说分镜头剧本,导演笔记、摄录美策划方案这些东西了。
拍戏的时候一片乱哄哄的,一个剧组光是处理各自的利益关系和人际关系就够叫人头痛了,还要应付狗仔队,占用了演员大量的创作时间--这是梁超伟和梁佳辉这种把演戏作为人生一大乐趣的人多年来一直很烦恼的事。
而易青则是把旧有的拍摄方法和体制完全打散了,实现了电影的制作、出品、拍摄全部公司化。
不但有流水线生产般作出来的、集众人智慧于一体的完整的剧本和各部门的文案;而且在拍摄过程中还有齐世龙老师这样的大宗师给演员的表演把关,从理论高度对每一阶段的表演工作进行分析总结。
以前拍电影,哪有什幺摄影、美工、音乐各部门通力合作,在一个公司办公室里把所有工作做精做好这回事啊?完全就是靠名气,请一个人来就把工作全砸在他手上了,往往会出现电影里的那种笑话--美术是日本化的、音乐是古中华雅乐、台词对白是西方舞台剧再加上一点点的无厘头。各部门缺乏配合和协作,出来的就是这种效果。
而易青组建的这个剧组,各部门各司其职又紧密配合;大家心无旁骛,没有一般剧组里那些乱七八糟的事;工作效率又高。令梁超伟和梁佳辉两位叹为观止,想不到电影还可以这样拍。
易青和孙茹、依依她们也在梁超伟和梁佳辉身上学到了东西。
易青发现两位大影帝,居然都有各自的绝招秘笈,这种绝招在电影学院的表演课堂上是学不到的。
梁超伟的秘笈是冥想。
次在公司里谈剧本,依依当时就提出要和他试验一场戏。梁超伟马上提出给他一个没人的房间,让他单独呆几分钟。
易青把梁超伟带到会客厅去。出来的时候悄悄望了一眼。只见梁超伟用一种尽量使自己最感到舒适的姿势靠在沙发上,闭着眼睛不知道在想什幺。好像睡着了一样。
等到几分钟以后,梁超伟从隔壁出来再和依依说话,说的句就是台词。
易青和李杜看着梁超伟,都看傻了。从他进来的那一分钟起,只让人感觉每一个眼神动作都是角色的,都不是他自己的--在此刻梁超伟不见了,眼前的完全就是剧本里的那个人。
以前在银幕上看梁超伟表演只是觉得他演技比一般人要好。此时面对面的看,才知道这位天才的表演真是神乎其技。
通过入定式的冥想,摈除内心的一切杂念,在心中建立起强大的信念感,使自己完全相信,自己就是所要扮演的那个人物--接下来的任务,根本就无须去“演”。只要放松的做“自己”就行了。
梁超伟的这个行动,其实完全是齐世龙老师的齐派表演理论体验法的最深刻写照,但了不起的是,齐世龙老师自己证明,这招梁超伟在拜在齐世龙老师门下进修之前自己就已经会了,没有经过任何的专业指导和训练。
用齐世龙老师的话说,梁超伟有一颗超脱了世故和沧桑的童心,用表演学的话说,演员要“象孩子一样的轻信”--而梁超伟不用经过训练,天生就有这种能力,他能毫不犹豫的相信自己所要演的角色,把自己变成心中所想的那个人。
所以,他十个天才。
和梁超伟的天才相比,梁佳辉更象是一个以勤补拙的好学生。他没有梁超伟那种与生俱来的信念感,但是,他会象一个严谨的学者一样,把演戏当作一门学问来做。
当年在电影学院的时候,易青就在学院展览室见过梁佳辉次来访电影学院时,向师生们出示的一本笔记本,当时易青并没有太强烈的感觉;直到现在见到实物,才为之叹服。
梁佳辉的笔记本上,用工整的小字记录了他所出演的每一个角色。
当他要接演一个角色的时候,他和导演商量过人物之后,就在自己的笔记本上开始记录他所想像的这个人物的一切的一切。
姓名、年龄、出生地、家庭、爱好、身高、体重……还有他所爱的人叫什幺、谈过几次恋爱、牙膏用什幺牌子、吃火锅是吃清汤还是吃辣的、穿衣服喜欢大一码还是小一码、吃海鲜过不过敏